簡介
黑人是非洲三大人種之一(另兩個人種是白人和黃種人),現今約占非洲大陸總人口的60%,即4億左右︰主要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通常稱之為「黑非洲」)。他們主要的體格特徵是膚色都呈黑色或較黑,頭髮一般呈螺旋狀捲曲,鼻翼較寬,嘴唇較濃,並且往往向外翻捲。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裡,包括在現在某些人的頭腦中,常常存在對黑人的種族偏見。他們總認為黑人極其落後、原始,沒有創造出什麼衣冠文物。既然如此,何來「智慧」可言呢?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一書中,曾武斷地認為︰非洲本土「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有顯示出發展。」黑人沒有「通達哲學的能力」,因為「黑人的精神意識十分微弱;或者更確切地說,根本不存在。」他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黑人「既不能進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從來就是這樣。」本世紀的歐洲學者戴維‧休姆也認為︰「他們沒有精巧的製成品,沒有藝術,沒有科學。」科特利普更認為︰「和白種人的衣冠文物毫無相似之處,只能像猴子學人似地進行模仿。」類似的言論不勝枚舉。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早在五百年前的十五世紀,一批來到西非沿海的葡萄牙人發現當地黑人使用的器皿非常精緻,上面雕有各種花紋,便要求工匠們用象牙也為他們製作一些,帶回歐洲販賣。這是歐洲人首次直接從黑非洲訂購商品。黑人工匠們為葡萄牙人生產的產品有胡椒瓶、鹽罐和盤子等,每一件都製作得非常精巧,上面刻有人或動物的圖案,鹽罐的蓋上刻的是帆船的模型。這些物品一直保留到現在,成為稀世之寶。在今日梵蒂岡的博物館裡,還保存著許多當年從非洲訂購的雕花喇叭、帶蓋盤碟、鹽罐和餐具等。自十八世紀末開始了對非洲內陸的探險活動之後,黑人身上許多不為人知的東西漸漸被世人知曉,在歐洲人當中流傳的黑人大鬍子妖怪和腦袋長在肩膀下面的說法開始失去了蹤影。
黑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在生產模式、社會組織形式和文化藝術等方面獨闢蹊徑,形成了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模式。在近代反對外來人入侵的過程中,黑人各族也積極探索有效的反抗形式,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了多次反殖民鬥爭的勝利。
本書在此對黑人的生存智慧和發展智慧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涉及到黑人的宗教、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藝術。
章節
- 前言(p.iv)
- 第一章 尋求生存的精神力量(p.17)
- *祖先們雖死猶生(p.18)
- *自然萬物有靈論(p.22)
- *祈求圖騰的佑助(p.27)
- *奉首領為神明(p.30)
- *至高神崇拜(p.34)
- *神與人的中介者(p.39)
- *高舉「神」字招牌的郎中(p.46)
- *使外來宗教本土化(p.49)
- 第二章 適應自然與改造自然的結合(p.55)
- *原始部落的智慧火花(p.56)
- *與農業建立互惠共存關係(p.60)
- *尊重自然,選擇農業形式(p.64)
- *因地制宜,發展香蕉系列(p.68)
- *開發樹棍的潔齒功能(p.71)
- *尼日爾河畔的捕魚術(p.73)
- *獨樹一幟的手工技能(p.77)
- *源遠流長的織布工藝(p.83)
- *區域化發展的貿易和交通(p.86)
- *擋雨又避暑的茅屋佳作(p.91)
- *用石頭造就建築奇蹟(p.94)
- *發展民族經濟,不忘對外開放(p.100)
- 第三章 黑人傳統社會的架構(p.105)
- *大家庭傳統社會的基石(p.105)
- *酋長:部落裡的「天然領袖」(p.110)
- *老年是享有特權的時刻(p.114)
- *走向社會的一條必跨門檻(p.117)
- *兼容並蓄,發展自身文明(p.120)
- *改革未果顯雄心(p.126)
- *以神的名義振興庫巴(p.130)
- *用矛和盾構建祖魯王國(p.134)
- *巧藉凳子定主權(p.137)
- 第四章 黑人的抗爭謀略(p.141)
- *走聯合抗敵的道路(p.141)
- *丁干智殲入侵者(p.144)
- *忍辱負重,終成大業(p.148)
- *舉宗教大旗,建民族國家(p.152)
- *土地是不能給人的(p.155)
- *同仇敵愾,保家衛國(p.158)
- *借助「聖水」驅德寇(p.162)
- *民族團結是獨立的保證(p.166)
- *「積極行動」,謀求政治獨立(p.170)
- 第五章 走大眾化藝術之路(p.175)
- *賦予音樂以社會功能(p.176)
- *讓鼓發出神奇的聲音(p.182)
- *木琴及其演奏者(p.186)
- *至美的人體藝術(p.190)
- *搖籃曲的折射(p.195)
- *追求髮型之美(p.204)
- *別具一格的文身(p.207)
- *石頭上留下的永恒藝術(p.210)
- *木刻風格與木刻製品(p.217)
- *面具不是面孔的簡單再現(p.220)
- *伊費、貝寧的精湛銅雕(p.223)
- *泥土造就的赤陶藝術(p.228)
- *精美的象牙雕刻(p.231)
- 第六章 以口為主的文明傳播(p.237)
- *以口代筆,傳授先人智慧(p.238)
- *豐富的神話世界(p.243)
- *黑人膚色的由來(p.247)
- *故事中的智慧主題(p.253)
- *「解決問題的快馬是諺語」(p.261)
- *口述歷史的傑作─《松迪亞塔》(p.267)
- *神秘的符號世界(p.274)
- *從圖畫符號到文字(p.278)
- *吸收外來文化,創製本土文字(p.281)
FB留言
同書類書籍